原标题:【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】降低“含碳量” 提升“含金量” 能源产业向“绿”向“新”动能强劲
风力发电机在山间“捕风为电”。
风力发电机组在山间“捕风为电”、光伏组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、先进煤电机组稳定运行、储能电站源源不断蓄电储能……今年以来,随着我市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陆续建成并网,全市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,向“绿”向“新”而行,动能强劲。
降低“含碳量”,提升“含金量”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。近年来,我市坚决扛起能源保供和能源革命重大使命,聚焦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示范的目标定位,在煤矿智能化、多能互补、源网荷储等领域,谋划储备、开工建设一批“促转型、补短板、增后劲”的项目,努力建设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。
在华阳一矿,AI视频识别为井下安全生产插上了“智慧翅膀”。技术人员介绍,如果井下监控中运行的皮带上出现大团支护网、超大块矸石等异物,基于AI视频识别技术的带式输送机异物检测系统就会立即响应并预警,提醒井上、井下值班操作人员。从发现异物到作出响应,时间在2秒以内。
从机械化到如今的智能化,煤炭产业正经历着“智”变。近年来,我市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,积极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技术与煤矿生产深度融合。当前,全市已建成华阳一矿、新景矿等5座智能化煤矿,建成131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。与此同时,在有序完成结转智能化建设任务的基础上,加快推动180万吨/年以上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全部开工。
在传统能源两大行业之一的电力行业,我市锚定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目标,推动“传统火电”向“风光水火储”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,探索出一条“先进煤电+新能源+储能电站”的低碳发展新路径。
夏日,在三峡能源盂县光伏项目光伏场区,一排排光伏组件向阳而列、连绵起伏,光伏板吸收光能,源源不断产出绿色能源。目前,该项目已全容量并网。项目负责人李华斌介绍,项目预计年平均发电量3.5亿千瓦时,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万吨。
化风为能、聚光为电,大好“风光”释放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。多年来,我市一方面推动煤电项目“上大压小”,推进煤炭和煤电一体化融合发展;另一方面,大力布局和发展新能源产业,一批以风能、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成效显著。1至4月,全市累计发电量105.81亿千瓦时,同比增幅18.99%。其中,火电发电量91.66亿千瓦时,同比增幅21.25%;以光电、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企业成效显著,光伏发电量6.36亿千瓦时,同比增幅13.17%,风电发电量4.76亿千瓦时,同比增幅13.85%。
受自然条件影响,风电、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、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点,电能产出不够稳定。储能电站的出现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。储能系统相当于一个大的“充电宝”,在用电负荷低谷时,可对周边光伏、风电设备生产的电能进行消纳,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将稳定的电能回补电网。
目前,青于蓝容释储能电站20万千瓦独立储能项目已经并网,弘盛通10万千瓦独立储能电站一期项目即将并网。盂县上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全部可研阶段工作,正有序推进中。全市储能规模达21.8万千瓦,预计到2025年可达100万千瓦。
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他们将按照“先进煤电+新能源+储能电站”的总体思路,聚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推动传统煤炭和煤电产业绿色发展,聚焦新能源和储能项目建设,逐步完善新型电力系统,积极构建绿色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。(温荣鑫 郝隽)